宋代之学风
宋时讲学的风气是很盛的。晚唐、五代之际,书院逐渐兴起。宋时更为兴盛,往往有许多学者,聚集从事研究。名人所在之地,求学的人闻风輚集的亦不少。宋朝人的学问,是注重实用的。所以凡事都讲究质实。文学也受其影响。唐时韩柳所提倡的古文,至此盛行。诗则除写景之外,更注意于言情,把许多唐诗里所没有的材料,都加进去了。虽然较诸唐诗,欠缺含蓄,意味不如唐诗的深长,然而诗境确较唐人为恢廓。词学在宋朝,更可称为极盛。史学在宋代,也是特别发达的。中国历代,史书盛行的有两体:一种是纪传表志,一种是编年。编年的史,有好几代偏阙了。到宋时,就有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。继续《春秋》,直到五代为止。袁枢因之而作纪事本末,又为史家创一新体。此外还有郑樵,因纪传表志之体而作《通志》。这是通于历代的正史,所以继续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而矫班固以下断代之失的。虽然因体段太大,不甚精审,然其中的《二十略》,则包罗的门类很广,有许多前此的正史,都没有记载到的。[3]还有马端临,着《文献通考》,继续唐朝杜佑的《通典》,专记典章制度,而门模拟他分得更精细,材料也更完备。平民文学在宋时亦极发达。当时有一种说话之业,就是现在所谓说书。说书的人所用的本子,就是现在所谓平话。我们所习见的《水浒传》,其原本就是出于宋朝的《宣和遗事》的。其初不过说书的人用作底本。后来愈做而愈精,就成为平民读物的大宗了。